Banner

冰藍世界

未到南極之前,也不知原來「冰」包含那麼多種形態,除浮冰、冰山、冰川等常見名詞外,冰雪背後也可以大有學問。

南極的冰可分為兩大類別:海冰和淡水冰。

海冰

顧名思義,海冰(sea ice) 源自海水凝結而成的冰。海水因含鹽分,要到 -1.9°C 左右才會結冰。海水成冰時部分鹽分會流走,成冰後鹽分亦會沉澱至底部再溶回海中,因此海冰的鹽分大約只有海水的十分之一。

在無風無浪的冰冷環境下,水面很快會結成一層厚度不足 10cm 的薄冰。在風浪的推撞下,薄冰會分裂成無數細塊、像薄烤餅的餅狀冰(pancake ice,又稱荷葉冰)。隨著氣溫持續寒冷,餅狀冰會互相交結形成大片的新冰(new ice)。因接連到岸上而位置固定的稱為固定冰(fast ice),隨水漂流在海上的稱為浮冰(pack ice)。固定冰是很多南極動物如帝王企鵝和食蟹海豹的繁殖地或棲地,浮冰也是很多企鵝夏季的棲地。

淡水冰

淡水冰又常稱作冰川冰(glacial ice),由下雪後受壓積聚而成,跟冰川的形成差不多。南極的平均雨量跟撒哈拉沙漠相若,但經過數百萬年的累積,鎖住了全球四分之三的淡水。南極看到的冰架、冰山和冰川都屬於淡水冰。

冰蓋/冰帽、冰架/冰棚、平頂冰山

南極大部分的地方被一層厚厚的冰覆蓋著,被稱為冰蓋(ice cap,也稱冰帽或冰冠)或冰原(ice sheet)。冰蓋受重力推動緩慢地移向海岸,前緣的冰被推至海面上的部分被稱為冰架(ice shelf,或冰棚)。冰架底部部分架於海床,部分浮於海上,厚度可達 700 米,其中最大的羅斯冰架(Ross Ice Shelf)面積約 50 萬平方公里,跟法國的面積相若。

冰架因源自頂部平緩的冰蓋,頂部會頗為平坦,而從冰架分裂出來的平頂冰山(tabular iceberg,或平冰山)亦因繼承了這樣特性而得名。平頂冰山是冰山之中的巨無霸,史上最大的平頂冰山長 335km,闊 97km,面積跟比利時相若;近年最大的平頂冰山則是編號 B15 的平頂冰山,面積約 11,000 平方公里。很多人相信全球氣候暖化將會令愈來愈多平頂冰山從冰架分離。

我這次有幸見識到南極的平頂冰山,雖然跟以上的巨無霸不能相比,但長度也達數公里,高度較我們的船高出約一倍。其中一次經過一群平頂冰山,船行半小時才走完。看著冰山之間透著藍光的狹窄水道,很渴望能乘橡皮艇進入兩座大冰山之間,但當然負責任的領隊都不會安排這樣的危險節目,因為隨時都可能有冰塊從上面掉下來。

冰川、冰山

南極大陸沿岸和南極半島西部有不少冰川(glacier),它們的形成跟一般其他地方的冰川相同,都是下雪後因互相擠壓成冰,而冰因自身重量而下瀉而成冰川。

平頂冰山在不斷崩裂、融化和受到風蝕後,也會變成形態各異的較小的冰山(icebergs)。這些冰山雖然要細小得多,不過形狀百變,加上受到風蝕,活像大自然的雕塑品。

冰的顏色

很多人以為冰是白色或半透明的,其實半透明只會在較細小的冰塊中出現,而白色的冰則是因為冰裡面滲進了空氣所致。南極的冰本身因夠純淨,冰蓋和冰川的冰因自身重量受壓,困在裡面的空氣會漸漸滲出,形成帶藍色的純冰。

冰川在移動過程中,會像銼刀般推走砂石,令冰「變髒」了,看來便變成灰色。

南極還有其他顏色但較罕見的冰:某些雪生藻類可在南極較暖地區的冰上生長,形成一片粉紅色的冰;某些碧綠色的海中浮游植物可滲進冰山底部,若偏巧那冰山因融化、風吹等因素令它上下反轉,便會出現十分罕見的碧綠色冰山。

《冰藍世界》- 本頁留言

注意:除標明 <站長> 的留言外,其餘的回應皆為留言者的個人意見和資料。

留言 讚好謝謝!

你的名字 *
你的回應 *
你的評分
最差 1 2 3 4 5 最好
你來自
你的電郵
你的網頁

注意:留言或回應只用作個人旅遊經驗分享、對這網站的意見或相關的旅遊查詢。與此無關、不法、不雅的留言或廣告宣傳將被刪去,恕不另行通知。